主神很佛系[高燃] 第230节
作者:爱小说的宅叶子      更新:2025-04-16 09:27      字数:3462
  道学周朝春秋战国已有,可本土道教的产生却和东汉有关,张道陵是师祖之一,八仙钟离权也是东汉人,佛是在东汉传入的。
  很多神话野史和东汉有关。
  东汉首都洛阳,在位十四个东汉皇帝灵魂在的剩有一小半,以开国皇帝刘秀为首。
  刘秀和刘邦全然不同。
  他是个勤劳的人,爱种田,长得比刘邦英俊,是个安静的美男子,不论是种地、做生意、政治、军事,全都不精通,但言之有物。
  周边能干的人很多,子孙孝顺,对人非常真诚,一点不戏精,他人品还说的过去,历史上政治人物像刘秀这样宽仁的,不多了。
  就是从王莽手中夺回政权的皇帝刘秀,他的创国之路本身就秀出天际,陨石雨、雷暴雨都为他而来,他的人生就是一个词‘命中注定’,可能也跟王莽窥得天机有关。
  吉星:
  “先祖,求指点明路。”
  刘秀言无不尽,开了个头,东汉的皇帝臣子们一个个回答爽快。
  自汉朝天下统一,春秋战国时期的隐士世家也不是那么容易全都灭的,在绝境中道一点点成形,到东汉——道士名词出现在国民们面前。
  和谋士不同,道士基本上不再为皇权打工,怕封建统治者杀鸡取卵,而他们和隐士走不同,没有真正神隐和拒绝出山。
  世人口中的道士,东汉皇帝们不是没有听过,但他们躲人功力一流,他们派出兵可能打不过,但又不能真的派出十万大军找人。
  双方暂时得到一种诡异的平衡。
  吉星:
  “灵异部门找不到不奇怪。”
  这时的皇帝不在有春秋战国时期,甚至先秦时期那么强,他们干不了秦始皇做的那件事——杀术士方士,而道士们手中有他们贪念的东西。
  双方一来一往拉扯,有时合作有时打击,以张道陵为首的道士开始快速发展,民间渐渐有道派神话的故事出现,有假有真。
  印度的佛教也在这个时候传入,入佛和入道有本质区别,入佛比入道难,而且更容易水土不服,佛也就被皇权当朝者拿出来平衡道。
  等汉灭了,乱世起。
  道士什么的再次减少,谋士又出来,或者道士干脆把道教规则一扔,干起了谋士的活计。
  自古出方士的齐地琅邪郡的诸葛亮本身就是古方士世家,而同样出生琅琊的于吉是个道士,投靠曹操孙策失败的左慈也是道士。
  三国、东晋西晋、十六国华夏都处于混乱时期,情况差不多都是这样,华夏地区重新陷入了混乱局势,可能各地都有新的皇帝。
  吉星:“有点远像战国时期。”
  “只是实力已经比以前减少了很多。”晋武帝司马炎回道。
  直到又出现了一个新勤劳的打渔草根武帝刘裕。
  和汉高祖刘邦戏精不同,和天命之子的刘秀不同。
  吉星微笑不语:‘有点像霸王项羽和高祖刘邦的结合体。’
  “……”
  刘裕有可以和项羽比拟的战斗力,又继承了祖先刘邦部分的领悟能力。
  打战全都是自己冲锋在前,从当小兵到将领,从陆地到水军没有怕的,一个人可单挑几千兵力。
  一个个地打过去,插旗占地,让其他国家的军队毫无反抗之力,皇帝一个个都被杀,最后直接自封皇帝。
  比起刘邦,刘裕的人品和刘秀差不多。可惜就是运气不够,六十岁病死了。
  否则他可能和秦始皇一样统一全华夏,也就没有后面什么南齐、南梁、南陈,北朝、北魏、东魏、西魏、北齐和北周什么事儿。
  而且和秦始皇一样,有刘裕的威严在,刘宋王朝在,后代们都稳不住,刘裕的历史作用——统一华夏2/3土地,让给后面朝代。
  一定会耳熟的秦始皇:“……”
  在南北朝这期间,民间的古巫和上古神话一步步消失,百姓们多记得道系神话。
  信仰雏形打好了,真真假假已分不清。
  吉星充分感受到了刘邦的厉害,不止戏精,他生了非常多能干的后人。
  但是
  瞧瞧他跟哈斯佩尔·琼斯吹牛的是什么?
  “……蛟龙之子,赤帝之子斩白帝之子……三尺剑斩白蛇……”
  吉星:
  “……高祖你开心就好。”
  等隋唐时期,尤其是在盛唐时期,道教和佛教基本上发育到了巅峰值,出现很多入道天赋者,甚至以文入道的能人。
  隋炀帝杨广和唐太宗李世民都斩过龙脉,目的就是限制民间灵异力量的发展,其他皇帝一会儿灭佛重道,一会儿信佛抑道。
  皇权与道不停拉扯中,道与佛到达兴盛时期。
  道教出现吕洞宾、韩湘子、蓝采和、张果老、萨守坚、曹国舅等很多得道神仙,佛教遗留下无数的佛像财产,可能本土不服的原因,成佛的少一些。
  而这些道教神仙,905灵异部门是一个都没有遇见,找不到神功妙济真君许逊和临水夫人陈靖姑,找到些剑圣草圣画圣诗仙诗圣也行。
  武则天总结:“他们生前能躲掉皇室的搜寻,死后自然可以躲过你们。”
  比起皇室墓,方士隐士道士的墓可能藏得更深。
  在这个时候,出现灵气急剧下降的危况,可能与龙脉断裂和入道者数量太多有关。
  依赖灵气的道士们发现不对劲,把重心转移到修炼和寻古上面,入道的文人们特别喜欢游山玩水,可能也有这个原因在里面。
  唐宋再次兴起了春秋时期的游学风,诗词歌赋也是在这个时候流出最多,他们不止叹息朝廷,可能也有修炼心灰意冷。
  唐朝皇室:
  ……背了千年的锅。
  吉星回以尴笑,以后的课本考古诗的时候请记住,怀才不遇后面得新加一条,或者辨别是不是得道者!
  学生们:
  ……谢谢您!
  为了争夺急剧减少的资源,也因传承本来就不同,道教在唐朝末期已经开始出现内部四分五裂的苗头,乱七八糟。
  入道越来越难,而已入道者越来越难以修炼,一个个坐化。
  道士的能力渐渐减弱,有能力的道士消失又带来巨创。
  辽、西夏、金、元彪悍的少数民族开始崛起,汉族的历史和文化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又一次打击,直到明朝建立时,很多人只记得道系神话了。
  明代朱元璋他们又明褒暗贬地打击了一下能人异士,把道教的历史神魔化,各种神鬼小说新鲜出炉,把模糊不清的神话框定起来,比如龙的具体形象,再砍n条龙脉。
  等清朝入关又经历几百年的重佛抑道,外国入侵,渐渐形成现代社会格局。
  第234章 京杭大运河
  华夏文明传承的断裂是有多个方面原因的。
  大统一或盛世时,秦隋唐宋明都砍过护一方山水的龙脉,也通通都干过为了维皇权统治,打压其他文明的一系列事情。
  乱世战争百姓的灭亡,这个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的,甚至更早,秦始皇统一六国、楚汉之争、三国争霸……到元明清时,达到巅峰值。
  百姓都死了,传承自然不在。
  这个过程中,民间力量不断被削弱,皇权统治不断被集中增强,封建统治者又可以以自我为目的胡乱定义和编造文明。
  甚至于后期的统治者们自己也不太分得清楚什么是真,什么是假。
  “皇位都是由骷髅堆积起来的。”武则天对这一句话深有感触,作为封建时代的唯一女帝,她一路走过的路都非常艰难。
  封建皇权统治的斗争是华夏文明传承断裂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。
  可换个角度来看,封建皇权的统治对于华夏文明保护又有不可缺少的重要意义。
  他们让华夏保持整体性,让各个区域板块、皇权板块斜接统一在一起,而不是四分五裂,形成历史上曾出现的多个国家状况。
  古埃及、古巴比伦、古印度已灭亡几千年,唯有华夏可以保存这么久的时间,与龙脉和皇权的统一,都是有密不可分关系的。
  觉悟低的古代统治者可能还看不出来。
  但觉悟高、修为高的古代统治者一眼看出其中矛盾点,尤其是当他们已失去高高在上的皇位,通过另一种视角看问题时。
  只能讲
  ——出来混的,总是要还的。
  他们生前干过什么事,死后当鬼就要把这些事以另一种形式弥补。
  让华夏文明重振荣光。
  春秋战国时期天下混乱,三国有点乱,晋朝、十六国、南北朝很乱,可那是因为华夏的绝对强盛,不怕外来者的入侵,可以轻轻松松打回去。
  而近代时期,华夏文明的强盛早已不在,落后是得挨打的,列强的侵入就是个教训,只有华夏文明本身的不断强大,才能保护这一方水土。
  吉星听得胸中感慨万千,手指在羽觞边上的四叶形纹摩擦了两下,随后起身端起酒杯,与周围各位先辈们共同敬了一杯。
  “封建王朝已经是过去时,祝华夏文明未来欣欣向荣。”
  “祝福。”
  历朝历代的名人们同时举杯,不管如何,华夏人本身的归属感都是非常强的。
  比起皇权统治者们,封建时代其实有非常多更可爱的名人先辈们,他们心系百姓苍生,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。
  他们给华夏留下了很多文明财富,哪怕有的文明已经消失,但只要他们灵魂还在,可以重新创作出来,和教导新一任的继承人。
  比如这一场晚宴,这些先辈可能让以后的国文书、历史书、地理书、文学启蒙书、思想政治书等通通厚上一小圈。
  善哉善哉。
  未来的学生们:“&*%$@#@!”
  哈斯佩尔·琼斯等国际外交官们终于能从小团体聚会中分出两点注意力来,但杜康酒味道很好,后劲也大,很多人喝得有点晕。
  毕竟他们不是鬼。
  “咳——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