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7章
作者:西羚墨      更新:2025-04-18 16:55      字数:1978
  男人动不动责怪妻子生不出儿子就让自家香火断绝,但是当你睁开眼看看历史,无一例外能看到,断绝香火的,是男人自己。
  无论是男人发起的战争、战争中无辜杀死的妇女老弱,还是种种只针对女性的严苛礼教中害死的女性,最终报应不爽,回报到了男人自己身上。
  总有酸儒腐儒说什么“阴阳协调”不能“颠倒阴阳”,男人溺死女婴、打死妻子的时候你怎么不说?
  什么叫颠倒阴阳,看看明末的光棍起义,足以给所有帝王一个深刻的教训。
  看看许多所谓“生男村”的池塘和女婴怨魂,我从不同情那些娶不到妻子的男人,也不同情担忧儿子养老的老人。
  自作孽,不可活。
  这是报应。】
  少林寺,方丈揪着胡子着急:“天眼通不能看到未来啊!小说这么写会让大家误会的!”
  天幕曾经说少林寺有武僧、僧兵,说“天下武功出少林”,已经让少林寺又幸福又烦恼,来了更多的香客,但是问题是许多人都想来习武当大侠,少林寺的武僧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当的!
  现在又来了“天眼通”看未来,方丈有些苦恼。
  天眼通,是指能了知十方诸化佛所现之法为何因缘,应何心念所讲的能力。
  天眼通并非特异功能,也不是神话传说。是人人通过修习佛法皆可拥有之智慧(1)。
  后世对佛教和少林有什么误会,怎么如此夸大,以后再来许多人点名要学天眼通怎么办?
  一位僧人犹豫一番说道:“师父,天幕说的杀女婴,民间的确很多。我老家以前就有……”
  “哎。” 方丈并不意外,寺庙里不少僧人就是收养的孤儿。“寺庙里以前收养了不少孤儿,但是收女婴实在不便。”
  僧人到底是真正有慈悲心的僧人,依然不肯放弃:“可是……”
  方丈同样没有放弃的意思:“寺庙不便,就让香客出资建育婴堂,还让比丘尼去收养吧。这种风气不会因为天幕的小说立刻消失,只能尽可能救下一些不该死的无辜女婴。”
  “是。”僧人开心地答应了,并且积极地准备起来。
  个人的力量虽然有限,但是能救一个是一个。只要能教授女婴一些生存技能,半大的孩子就可以养活自己,以后立足于世间,没准比一直被家庭拖累打压的女孩过得还好点。
  .
  苏轼在黄州,与友人王天麟一起聚会聊天。
  听到这里,王天麟突然说道:“黄州本地也有这样的恶习。一般人因为家庭原因,只愿意养两男一女,只要再多生就会溺死。”
  苏轼有些惊讶:“法律不是明令禁止溺婴吗?”
  看到对方的沉默,苏轼懂了,他问道,“溺死小的还是?”
  王天麟苦笑:“说是养不起会溺死后面的,实际上只会溺死女婴。家里再穷,生了男婴也还是会养起来。”
  苏轼看着面前的小食,有些食之无味了。
  他沉默许久,放下筷子:“我要向本地富商筹集资金,建立育儿会。分人管钱,有人管帐,好好把女婴养大成人,再传授技术,以后让她们可以自立。”
  话虽如此,苏轼依然心情沉重。
  因为大宋并非没有育婴堂。
  育婴堂、养济院、保育堂等等慈善机构应有尽有,还有义仓、义田,都是用来救济他人的。
  慈善机构收养孤幼弃婴,赡养孤老、残疾人、养济贫困寡妇、贞烈妇女,义仓义田是向贫苦病人施医施药,给贫困人家捐助粮食米布。这些机构有的是富户捐助,有的是官吏和朝廷成立。
  在政令通达、朝廷经济发达的时候,自然是能够维持的比较好。
  而到了王朝末年,或者不需要末年,只需要运营者贪污、又或者地方上顽固思想不改,各种恶习依然存在,始终不改。
  苏轼遥遥看着天幕:天幕是全天下都能看到的,比大宋的律法能达到更远的地方,真希望民间的百姓能受到启发,爱护自己的孩子啊。
  【我处理完村里的事,疲惫的仿佛做牛做马,连轴转的耕地一晚上不停歇,累死我了!
  一想到害我累得要死的凶手,是不做人的男男女女,我就来气。
  有时候我都想,要不干脆进宫,去找皇帝们谈谈心。
  经过这些事情之后,我更加下定决心。
  明朝皇帝以宫女后妃殉葬,死者众多,堪称历代之最。
  连两个少数民族政权都没明朝殉葬多。
  我想,无论是南京皇城还是北京紫禁城里,怨魂应该是很多的。
  我若是去找皇帝复仇,说不定可以直接拉起一支“女鬼起义军”。
  无处不在的民间恶习我改不了,女鬼复仇也吓不住他们,那我直接找皇帝,逼皇帝改!】
  修南京皇城的朱元璋:“真是岂有此理!”
  他自己就是农民起义军出身,没想到张士诚、陈友谅都打赢了,还得面对一支“女鬼起义军”。
  尽管知道小说是假的,但是身为帝王,听到起义,对这种影响皇权统治的存在本能的厌恶。
  最重要的是,朱元璋却是知道有女性起义军首领。
  元末农民起义军中,朱元璋曾和刘福通都是韩林儿的手下,当白莲教领油刘福通、韩山童所领导农民起义时,还有一个记录很少的女人——金花娘子,也在率众起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