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3节
作者:玉生琴      更新:2025-04-20 12:26      字数:2638
  孙主任摇了摇头,也没把这当回事,只要叶落别去研究那遴选的事就行了。
  要是叶落真的认认真真参加征文去了,那自己就回家和媳妇说说,给小叶整个小点的奖项,让他有点安慰就得了。
  ……
  孙主任这点弯弯道道,叶落是一点也不知道。
  他现在正充满干劲呢。
  下班回到家之后,叶落就钻进了卧室。
  打开电脑,登录进古文协会的官网,在首页就看见了征文比赛的入口。
  “古典文学协会征文大赛”几个大字,非常的醒目。
  叶落点进去一看,最上边显示的是参赛作品的实时排名。
  叶落随便点开几部看了看,有写古诗词的,也有写用文言文写故事的,甚至还有不少是写对古代名篇解析鉴赏的。
  叶落又看了看征文的要求。
  这要求倒是很宽泛,怪不得这展示出来的参赛作品五花八门。
  古诗词。
  各种体裁的古文。
  也可以写名篇的文学评论、鉴赏、解析,甚至也可以写有关古代的小故事等等。
  可以写的东西很多。
  叶落看着这宽泛的要求,他是精神一振啊!
  直接打开电脑文档,噼里啪啦的敲起了键盘。
  不到五分钟,叶落就把刘禹锡的《陋室铭》给写了出来!
  第57章 原来,文章还能这么写?
  刘禹锡的诗词文章有很多,不过叶落最喜欢的还是这个《陋室铭》。
  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;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。
  这也就是自己不会写毛笔字,要不然叶落绝对把这两句裱起来挂家里。
  “真不错。”
  叶落又读了两遍,感觉刘禹锡这《陋室铭》写的真的好啊!
  哪怕叶落不懂文学鉴赏,但也能感觉出来这篇文章写的是真好。
  “就是有点突兀……”
  叶落摸着下巴,这文章好是好,可就这么直接往外发?
  叶落感觉,如果没有创作背景的话,这篇文章多少差了点味道。
  事实上也的确如此,就刚才叶落随意点开的那几部作品,不管是古诗,还是古文,人家作者在前面都有详细的描述。
  作者写这首诗,或者是古文的缘由是什么?
  当时是望月思乡,还是送友难别?
  大家都写的清清楚楚。
  要不然读者是很难真正的理解,你这作品是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。
  所以,创作背景是必须得有的。
  可让叶落犯难的是,这创作背景应该怎么写呢?
  写自己家太破?住的地方环境太差?
  叶落抬头朝窗外看了一眼,嗯,自己家这破院子确实不怎么样。又小又老,比胡同口那王府差远了。
  当然,叶落还没有丧心病狂到这个地步。他要是真敢这么写,到时候读者们估计都能把他骂死。
  也没纠结太久,主要是这有现成的,没必要叶落自己想。
  他直接把刘禹锡的这段经历给写上去了。
  叶落刚开始是从刘禹锡被县令驱赶刁难那里开始写的,但是写完之后他发现这多少有点单薄。
  刘禹锡是谁?
  县令为什么会刁难他?
  这些叶落知道,但是读者不知道啊!
  叶落又开始往里面填充。
  忙活了得有好几个小时,删删减减的,叶落洋洋洒洒写了好几千字。
  主要是叶落太了解刘禹锡了,他总感觉自己写的不完善,怕读者理解不了《陋室铭》的真正精髓。这就直接导致,叶落把这创作背景,给写成个人传记了。
  当然,叶落倒也没从刘禹锡出生开始写起。
  距离刘禹锡写出《陋室铭》这个时间点比较远的东西,叶落也没怎么涉及,他主要描写的就是刘禹锡被贬到和州之后,和州知县是如何再三刁难他的。
  “要是把老刘的这人生经历写成小说,不知道行不行。”
  这想法在叶落脑子里一闪而过,他也没深想。
  把这些东西写好之后,打开古文协会的官网,点击投稿。
  弹出几个选项,有“古诗词”、“古文”、“文学评论”、“历史故事”等等分类,叶落勾选上了古文的标签,然后就点击发送。
  接下来,安心等着就行了。
  这个征文是需要编辑审核的,只有编辑觉得你这文章写的不错,才会给你放到官网上进行投票。
  目前,官网首页上一共就五十多部作品。
  叶落看了看外边的天色,有点晚了,他还没吃饭呢。
  把电脑关了,叶落就溜达着去爸妈的烧烤摊上了。
  ……
  另一边,孙主任家里。
  “媳妇儿,还忙呢?”
  孙主任穿着一套宽松的睡衣,打开书房的门,问了一句。
  “嗯,你先睡吧,我得再看几篇。”
  别看孙主任长得肥头大耳的,但他媳妇还真不错。虽然刘颖长相不算太出众,但因为工作环境的原因,身上有股子书香气,看一眼就感觉是大家闺秀的那种样子。
  “没事,我也不困呢,喝咖啡不?”
  孙主任站在门口问了一句。
  “来杯茶吧,浓点的。”
  “行。”
  不多会,孙主任端着一杯热茶走了进来。把茶水放好,孙主任就搬了个凳子,坐在一边,也不说话,就这么陪着媳妇工作。
  刘颖作为这次协会征文的评审之一,她就是专门负责审核“古文”这个分类的。
  她已经审核一天的文章了,但这一天压根就没遇见能一部值得推荐的,甚至连几本写的不错的都没有。
  说真的,刘颖都感觉有些心累。
  和人家新文学协会相比,他们古文学协会实在是太弱势了。
  就这征文质量,刘颖都有点看不过去了。
  语句不通的。
  错字连篇的。
  胡乱用典的。
  不知所谓的。
  这写的都是啥啊?
  当然,她其实也知道,现在有几个会用文言文写文章的?
  她这个分类,还能有这么些人投稿,其实就已经很不错了。
  至于精品佳作?那就只能看那些大学的教授们了。
  他们古文协会,基本就靠各大大学的教授支撑着呢。如果没有这些大学教授的支持,只靠社会层面投稿的话,那他们这个征文比赛也就不用搞了。
  这些投稿,几乎没有能看的。
  又过了半个小时,就连旁边的孙主任都看不下去了,“要我说,明天再看吧。”哪怕他是体育频道的主任,他都感觉这些投稿实在是太离谱了。
  看这些作品,简直就是一种折磨!
  “嗯,这就睡了。”
  刘颖一边说着,一边又点开了一部。
  “《陋室铭》?看完这个就睡觉吧。”孙主任说道。
  “嗯嗯。”
  刘颖应了一声,就迅速的浏览起了正文。
  最先入眼的,是“创作背景”四个大字。
  刘颖点了点头,这作者至少靠谱,还知道介绍创作背景呢,就凭这一点,这作者就比大部分人强了。
  可刚往下看了没两眼,刘颖就皱起了眉头。
  唐朝,顺宗时期?
  永贞革新失败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