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2章
作者:八月初至      更新:2025-04-27 13:37      字数:1836
  县城在流清河北,他们便沿着流清河北一路往东。
  春日的流清河河流很细,只有不到一丈宽,在宽大的河堤里十分秀气。
  李一程看着浅浅的河堤,根本没有几块石头,河堤旁边的土地有明显被水冲击过的痕迹,此时没有人耕种,冒出许多杂草。
  “水灾的时候一定很惨烈。河床的淤泥这么深,河堤这么浅,自然容易发生水灾,这吉泽县令为何不疏通河道,修建堤坝呢?”
  曾明川看着荒凉的大片土地,稀稀拉拉的有人在耕种。
  三月已经过去,此时正是春耕时分,地里却没有多少人。没人种地,庄稼从哪里来?秋天又哪来的收获?
  皇帝之所以急切的让他三日后出发,一个月内到达,就是为了不让吉泽耽误春耕吧?
  但是种地要人,清淤,修堤,不光要人,还要钱。
  现在的吉泽县,不光没有钱也没有多少人吧?
  曾明川深切感受到了他以后日子的难过。
  黄征故地重游,心里思绪万千,最终也化为一声叹息。
  刘春碰碰黄征的胳膊,道:“黄叔,你家住在哪里?”
  黄征稳了稳心神道:“我家在县城东边的郭庄村,是流清河的下游,每下大雨就容易发水灾。”
  “到时候你带我去看看。”
  “好。”黄征答应着,却道,“回去也不一定能见到多少人了。”
  死的死,走的走,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还肯回来。
  刘春看到他情绪的失落,又碰碰他的肩膀,道:“曾大哥来了,我相信在他的治理下,吉泽会好起来的。”
  黄征抬头,将伤感压下,好一会儿才点了点头。
  这日到了万松镇,是离吉泽县城最近的一个镇了。
  小镇所在处有两个村,一个叫松前村,一个叫松后村。两个村子由一条街分开。
  这条街比较宽,临街有一排商铺。
  正是中午十分,街上的店铺都开着,行人却没有几个。
  天气渐渐热起来了,白天太阳大,温度高,曾明川已经脱了夹袄,只穿一件厚布长衫,而李一程体寒,外面还穿着件薄薄的夹袄。
  看着清冷的街道,曾明川的心又往下沉了沉。
  农业不行,商业不行,他任重而道远啊!
  “一程,想吃什么?”
  看着吉泽的现状,李一程哪里有胃口?
  他都这么没有心情,曾明川更不用说了吧?
  他心疼曾明川,往车窗外面看出去,“前面有家汤饼铺子,咱们去看看。”
  “好。”
  曾明川吩咐黄征将车赶过去。
  两人下了车,黄征照例在路边停下车,刘春找老板点单。
  这个店叫汤饼铺子,主打的是汤面和芝麻烧饼。
  “李大哥,这里的汤面有阳春面,肉丝面,鸡蛋窝面和青菜面。芝麻烧饼有花生馅儿的和白糖馅儿的。”
  曾明川道:“给一程一碗肉丝面,我要一碗鸡蛋面,再来几个花生馅儿的烧饼。你跟黄叔想吃什么自己要。”
  “好来!”
  刘春找老板点了单,坐到了座位上。
  面要过一阵才上,李一程往西看看,是他们来的方向,在往东看看,路上人不多。大多穿着粗布衣裳,形色匆匆,道路是土路,房屋也都是土坯房,房顶上铺的稻草。
  这两个村子的情况,比望山村还不如。
  几人要的面上来了,老板是个四十岁的汉子,浓眉大眼,皮肤黝黑,笑起来眼角的纹路很深。
  他端上面来,又拿来两碟青萝卜咸菜。
  他一边用围裙擦着手,一边憨厚的笑着道:“几位是从外地来的吧?这是自家做的咸菜,你们要是不嫌弃,可以尝一尝,不要钱。”
  李一程笑着道了谢。
  夹起一根小指头长的青萝卜放到嘴里咬了一小段,青萝卜是腌制过的,没有新鲜萝卜那么清脆,有点儿艮悠悠的,但又不难咬动,不辣,有五香粉的香味。
  他冲老板点点头,“我第一次吃这种咸菜,很好吃。”
  老板笑着搓搓手,“您不嫌弃就好。”
  李一程夹了一根萝卜条放到曾明川的碗里,“尝尝看,味道不错。”
  曾明川夹起萝卜条吃了,同意李一程的观点,“是不错。”
  几人吃饭的时候,从西面又来了一辆马车,赶车的有两人,两人都面色憔悴,风尘仆仆,看到前面的铺子,一人回头道:“小姐,少爷,前面有个汤饼铺子,我们去吃个饭歇一歇再走,好吗?”
  车厢里小声议论了几句,车帘打开,一个八九岁的少年道:“江大哥,就听你的,在前面停下,咱们吃了饭再走。”
  “好。”
  黄征坐在摊位的最外侧,听到马蹄响,警觉的往这边看了一眼。
  咦?车上赶车的两个人……
  他蓦地站了起来。
  他眯起眼睛,马车越靠近,两人的模样越像了。
  刘春不明所以,拽拽黄征的衣服,“黄叔,赶紧吃,不然面坨了。”
  黄征不敢说话,万一认错了呢!
  马车越来越近,终于他看清了马车的人。
  他喃喃道:“他们怎么来了。”
  “你看什么?这街上光秃秃的,有啥好看……”
  刘春站起来,顺着黄征的目光看过去,他“咦”了一声,随后惊叫起来。